不少网友表示,早上出门瑟瑟发抖,寒风刺骨。
天气寒冷,昼夜温差大,脑血管本就存在动脉硬化或狭窄以及“三高”患者要当心,
谨防脑卒中趁虚而入~
脑卒中
脑卒中(俗称“中风”)是脑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疾病,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型。
Q
为何气温下降易诱发脑卒中?
气温下降,特别是受到寒冷空气刺激,会导致脑血管急剧收缩,血液黏稠度增加,血液流速减慢,血压波动明显。
容易形成小血栓滞留在血管内,造成脑血管局部血流不畅,引发急性脑梗死。
血管收缩,导致血管壁的压力增加,可能使本就脆弱的血管更容易发生破裂出血。
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状况,其实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,不可掉以轻心!
卒中发生前,留心“蛛丝马迹”
牢记“中风120”和“BE FAST”口诀。
时间就是生命,越早发现、越早治疗,效果越好!
出现这些“小信号”后的 4.5 小时是脑卒中治疗的黄金时段。发病后,患者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卒中中心救治,拯救濒临死亡的脑细胞,降低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,为后续的康复治疗争取最佳机会。
发病无法预知,做好预防尤为重要
高尚艳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(二)主任
脑卒中虽然可怕,但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来预防,避免或推迟首次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。
(一)不可干预因素:如年龄、遗传等。
(二)可干预因素:
疾病因素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心房颤动、动脉粥样硬化、血液高凝状态等。
生活习惯因素:吸烟、过量饮酒、缺乏运动、超重肥胖、长期熬夜、情绪激动、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等。
▲脑梗死高危因素:同时满足3个及以上,发病率将增加
预防脑卒中
这份健康锦囊请查收~
注意保暖和天气变化:寒冷天气,尽量减少外出,及时增添衣物,注意头、颈、手、脚等部位的保暖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:每天饮食的种类应该多样化,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。每日食盐不超过5g,少油饮食,控制胆固醇、碳水化合物摄入,避免饮酒和吸(二手)烟。
科学运动:成年人每周可以参加3-4次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骑自行车等,每次持续运动约40分钟以上。中老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,如太极。
控制基础疾病:对于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的中老年人,需要按时服用药物,并定期检测相关指标。如果指标数值不达标,需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,切忌私自增减药物剂量。
控制体重:超重和肥胖者(→你真的胖吗?科学测量说了算)应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、良好的饮食习惯、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,减少发生卒中的风险。
定期体检和筛查:建议35岁以上人群,特别是有脑卒中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,重点评估可干预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,定期进行体检,包括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心电图、颈动脉超声、经颅多普勒等检查,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措施,有效控制危险因素,降低发病风险。
官方微信号
在线挂号查询
官方咨询号
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-1
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(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、南通市肺科医院)版权所有